在日常工作中,我們經常遇到需要快速應對的水體污染問題。結合我們為多家自來水廠及工業企業提供技術支持的經驗,快速見效的水污染處理方法主要依靠針對性的化學藥劑與工藝優化相結合。下面分享幾種實踐中驗證有效的方案。
1. 強化混凝技術
對于濁度、色度超標的原水,采用強化混凝是最直接的快速處理方法。我們常使用聚合氯化鋁(PAC)或復合混凝劑,這類藥劑能在幾分鐘內與水中的膠體顆粒、有機物發生電中和作用,形成易于沉淀的礬花。某次應對汛期原水濁度驟升的情況,通過調整PAC投加量并配合助凝劑聚丙烯酰胺(PAM),兩小時內出水濁度從15NTU降至0.5NTU以下。關鍵是需根據水質變化實時調整投加量,避免過量投加導致污泥量增加。
2. 化學氧化應急處理
當水源中出現突發性有機污染或嗅味問題時,化學氧化法可在數十分鐘內顯著改善水質。高錳酸鉀復合藥劑是我們常用的氧化劑,能快速分解水中的酚類、藻毒素等污染物。次氯酸鈉作為兼具氧化與消毒功能的藥劑,對消除異臭異味效果顯著。需要注意的是,氧化劑投加需精確控制,必要時可配合活性炭吸附保障水質安全。
3. 深度除磷脫氮方案
針對富營養化水體,我們采用化學沉淀與生物協同的快速處理法。對于總磷超標,使用固體聚氯化鐵(SPFC)可在30分鐘內形成磷酸鐵沉淀,去除率可達95%以上。配合具有硝化功能的復合菌劑,可在24小時內建立初步的生物處理系統,有效控制氨氮指標。這種方法在多個湖庫治理項目中實現了3天內主要指標達標的效果。
4. 綜合性應急處理方案
遇到成分復雜的突發污染,我們通常采用“氧化+吸附+沉淀”的組合工藝。比如先用過氧化氫破除大分子有機物,再投加食品級粉末活性炭吸附中間產物,最后通過混凝沉淀完成固液分離。這種組合工藝在應對工業廢水混入的突發事件中,4小時內就恢復了水廠正常運行。
通過這些年的實踐我們認識到,快速處理水污染的關鍵在于:精準診斷污染類型、科學選擇藥劑品種、優化投加工藝參數。每種藥劑都有其適用條件和限制,建議在使用前進行小試確定最佳方案,同時要重視后續的污泥處理問題,實現全過程的環境友好。